养成良好的品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孩子在成长中带来更多的帮助。让孩子懂得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很好地去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父母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中,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1、在发现错误的言行时要马上纠正
在发现孩子错误言行时,要马上用严厉的表情和行动去制止,用类似“这不是一个好的行为,重新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一次”等让孩子清楚明白的方式进行说明,马上纠正其错误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2、进行适当的称赞
对子女进行品行教育时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子女进行称赞和激励,但是要注意不能用礼物,或者听从孩子愿望的方法来进行激励。这是因为孩子可能会由于想获得这些补偿而假装善良,这种为了获得补偿而做的行为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比起物质上的补偿,一个拥抱或者周末陪玩等精神上的补偿更为有效果。
3、遵守原则
有些父母虽然一开始对孩子强调要遵守公共秩序、礼仪、社会道德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所懈怠。如果这种现象反复出现就会让小孩陷入混乱,因此如果一开始说不可以的事情就要一直坚持下去。父母的育儿原则也要表现一致性,假设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和朋友打架了,如果平常妈妈教育孩子不可以打别人,这时候爸爸却突然说“打别人总比自己挨打好吧”也会给小孩造成混乱。
4、父母间的问题会影响子女的品行
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很难有好的品行,心理感到不安的孩子普遍自信感低,甚至会认为父母的不幸是因为自己造成的,这种不安与自责会对孩子的品行造成负面的影响。
并且父母之间相互忽视的态度,也会对子女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在同他人的接触中体现出来。只有看着父母互相爱护的模样成长的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存在,才会更加珍视自己,这种行为也会在同他人的互动中体现出来。
5、孩子是映衬父母的镜子
想要那些在乱扔垃圾、不尊老爱幼的父母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可以成长为知道体谅他人孩子根本是奢望。在看到孩子那些无礼的举动时,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这些行为”,许多父母都知道要对子女强调礼仪,但是却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如果期望子女有所改变,那么就要从自己做起,让子女看到自己的变化,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直接投影到子女身上。
BBunion国际早教: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自身要规范好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典范。帮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